再次拜访我的老师----------------------王绣
本帖最后由 逸之 于 2011-10-4 23:15 编辑今天利用国庆小长假,专程拜访了我的老师--------王绣。
近70岁的恩师,看上去依然年轻。熟悉的“香魁居”(老师的画室),布局没有太大变化。
这次拜访,收益匪浅,老师给我讲了画家怎样做人、怎样正确画画等等话语………
老师依然在假期里忙画画,边画边聊……
老师年事渐高,已经辞去洛阳市博物馆馆长职务,现在是终身名誉馆长、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老师的坐骑-----黑色奔驰就停在楼下(忘记拍照了,车号****999),她不会开车,有专人司机……
现在老师作品的润格是每平尺15000元,明年20000元……
马上又要去台湾、日本、法国(我记性差,没记住)等好几个国家考察…………
恭祝老师身体健康、艺秩千秋!
曲鸿军于逸硕居
2011.10.4晚 名师出高徒。祝不断进步! 老师画的真好、你也画几幅让俺长长眼 {:soso_e142:} 有文字,有图片,很直观的认只了王绣老师,看得出楼主对老师的恭敬之情,这让我想起了在别的贴子看到关于王绣老师情况,我把原文发到这里,能看到王绣老师的成名和努力给我们以启发。 本帖最后由 微笑刺客 于 2011-10-5 14:47 编辑
与王绣对话 作者:散打洛阳
与王绣对话
在写本文之前,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尽量做到中庸、理性、客观
——散打洛阳)
与王绣对话,是今天凌晨3点,梦里。大概是在我的写字台前,有我两兄弟和王绣。当时有我潜意识里讨好人的这样一段表述:我爸这一辈子很难夸奖人,记得他对郑州的画家刘万林,还有四川美院的陈恩深,没有半句褒奖之词,对方为此问他,始终不开尊口。而对于你王绣老师,夸过一句,人家王绣盘活了不少洛阳画画的。
接着王绣告诉我她最近画的一副含水仙石头的牡丹画,梦中所说的画其实是在昨晚由医生“丁一”告诉我的,他发在论坛帖子里的一张王绣的大画。王绣谈此画的意思表明她在不断探索,我正好提出要她帮我指点存在手机里的几幅画,突从梦中惊醒,以一种冲动与渴望,记下此文。(当然,梦里还有关她过去留学日本儿子的信息,因与此文无关,不予记录。)
王绣属马,与我父亲同龄。她的头衔显赫,比如馆长,主席,但真正实实在在的头衔是画家。道听途说她的牡丹画法最早受过洛阳籍的广州美院周彦生影响,在我看来,周的牡丹画花头并没有王的“逼真”,因着王绣毕业于哈尔滨师大美术系,我反而相信西画底子对她的花头立体感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4年,我爸(郭志全)从四川落难来洛阳举办个人画展,当时找的是王绣,身为博物馆一般馆员的她显示出其魄力。博物馆馆长不批准这个画展,原因是父亲没有单位介绍信(也不是没有道理),而王绣据理力争让馆长同意此展。这次画展对我父亲及家庭的意义影响深远
1988年王绣的儿子才玉在洛阳大学文史美术系就读,我爸正好是他的班主任,之后,两家有了走动,记得我拿出自己在学校搞的POP广告设计时,王绣提到她还有个儿子在日本,接触这些东西很容易。很多年春节间,身为川菜拿手的父亲总要邀请她来家里做客,但由于父亲没把洛阳,甚至河南当成自己艺术的舞台,所以从未有任何功利上的交往。王绣对我父亲的公开评价是,人家郭老师是搞学术的。而我父亲私下对她的评价是牡丹花冠画得好,用色饱满,叶子、枝干和书法一般。对于她的画价如此高,父亲称之为奇迹。
“王绣现象”非常神奇,有传说是洛阳政府官员受日本之邀,出国考察交流,抵达期间对方不买账,费用吃紧,身为考察团中的王绣挺身而出,用牡丹画征服了对方,大受欢迎。我把这当成传说,倒是觉得洛阳牡丹在全国的社会影响,及王绣后来作为洛阳博物馆馆长之职,便于文化交往有关。以至于她被称为洛阳的一张文化名片,这才是核心。& a5 i4 h. K5 f* F
要说到王绣的画,褒贬不一,特别是作为文人相轻的同行。但有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学她牡丹的不少,纵观整个洛阳牡丹画坛,王绣牡丹画法俯拾皆是。有临摹的,有彻底照抄的,有变形的,有添枝加叶的,乃至造假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其社会价值,受益人群,辐射范围及经济创收不可估量,甚至还会蓬勃发展,意义深远
王绣的画有卖相,王绣的画册是众人临摹的蓝本,以至于我也是被其“俘虏”的对象。牡丹雍容华贵,有吉祥之兆,老百姓喜欢,受既得利益驱使,自然画者如云。“王绣现象”应了宋代李唐的那句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山水画黑漆漆的,能欣赏的人不多,市场窄小,特别是在洛阳画画,除非你耐得住寂寞,很难抗拒画牡丹的诱惑。
古人就不提了,有关近现代画过牡丹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他们画的牡丹各有千秋,在格调和品位上都比王绣高很多,但有一点,中西画结合,表达立体感上,不如她。至于炒作,政府作为与民间文化现象不在本文探讨之范围。王绣这一辈子也在探索,在牡丹品种上,构图意境上,技巧技法上,不断求新变革。
作为依葫芦画瓢的我,也想在牡丹画上提高自己,比如加入山水画元素,表现意境上下功夫,但花头的画法,终究摆不脱王绣的“束缚”,也许是她的光环太大,照盖范围太广,吞噬力太强。
王绣现象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画坛特色,以及洛阳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位来自山东,曾就学于东北的画家,在洛阳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但如果我们往后推一个世纪来看,历史将证明,中国现代美术是不出大师的时代,别看现在美院、画院、画家林立
还好,王绣从未自诩为大师。照她的话来说,我一个从外地来洛阳的女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2011-03-23-4:58
:victory: {:soso_e200:} 名师啊~! :victory: :victory: {:soso_e160:}{:soso_e160:} 祝你艺术道路走得更好{:soso_e179:} {:soso_e163:}{:soso_e163:} {:soso_e163:} 王绣的画确实不错,但你老师让你在这里显耀她了吗?
(老师的坐骑-----黑色奔驰就停在楼下(忘记拍照了,车号****999),她不会开车,有专人司机……
现在老师作品的润格是每平尺15000元,明年20000元……
马上又要去台湾、日本、法国(我记性差,没记住)等好几个国家考察…………)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