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唯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老子》里的一句话,意思是:(就是)因为他不与别人争(争论、争执、争夺、争斗等等),(所以)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他争。近来,论坛上几位朋友对河洛志愿者协会提出了一些意见、问题甚至质疑,引发了很多讨论或争论。以下一些现象很值得回味:
1、马甲:推测、怀疑这些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是***的马甲。质疑这些朋友不敢见人。
2、拍砖:提意见就是拍砖,就是对公益不友善。
3、排斥:不回答问题,而是“你没干过你咋知道”?“请”或者要求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先参加活动;或者要求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动机:怀疑提意见或疑问朋友的动机、居心和用意。
5、反问:对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提出一系列反问,不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
一直以为,对待批评、建议、质疑的态度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组织的形象的。
有人提意见,有人指出问题,回答就是了。为什么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
1、问题提出的思想核心是我们应当关注并认真对待的。至于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是不是马甲,或者是谁的马甲都不是重要的。
如果我们是正确的,我们就向提意见或疑问的朋友解释清楚;如果是我们工作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个结果,我们就承认失误。这也是一种解释。敢于承认错误的组织才是真正有活力、有发展前途的。
2、相信绝大多数给协会提问题和意见的朋友是关心协会,关注公益的。
3、提问题的朋友未必知道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也未必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些不是我们拒绝或回避回答问题理由。我们老老实实地解答大家的疑问就是了。不用很麻烦的在这里寻找人家提问题的动机或质疑人家提问题的态度与居心。
问题很简单:如果我们没错,我们不怕提出问题与质疑;如果我们错了,我们欢迎提出问题与质疑。我们不是经常说“欢迎批评与监督我们的工作”吗?
对待提出意见或疑问的朋友我们不是与之争论,而是相信他们对公益、对协会的善意,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不是很好吗?
一个良性发展的公益组织是不怕批评和质疑的;一个有自信,有远大目标的公益组织是欢迎批评、建议、质疑的。
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若想良性发展,若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魄。
我们若想获得大家的支持,就必须回答大家的问题,解除大家的疑惑。如果我们做得好,就不怕任何人批评、质疑;如果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大家的批评、建议、质疑是帮助我们完善的动力。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应当是我们对待批评、建议、质疑的基本原则。
只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才能使河洛志愿者协会树立起真正民间公益组织的良好形象。 顶你 说的好 非常赞成,楼主所说正合我意,也是我想说而总结不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