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还乡】之【偃师市缑氏镇-白云桥】
【赤子还乡】之【偃师市缑氏镇-白云桥】(河南)李红军
(简介):白云桥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古缑氏城内城东梢门外,偏东南西北向,独拱石桥。原桥建筑不详,后经明嘉靖年间乡民戴邦彦捐化修建,堪称古缑城的立交桥。桥涵东有龙头,西有龙尾,全长6丈左右,桥下拱圈宽约3丈,既可行车走人,又能雨涝排洪;桥上宽约5丈,连通东西南北大街,供车马人流通行。桥檐石雕有龙兽花纹,南北共有28根栏杆,上雕石羊石猴各具情态。每年正月逢泰山庙会期间,招徕偃师、洛阳、巩县、登封等各地游人香客前来行社观光。此时,店铺夜市,沿街悬挂彩灯霓虹,另有龙灯旱船,双驴火马,狮吼“鬼”打,大戏连台。夜间戏散时,村民燃放长达百余米的五层鞭炮排摞、礼花烟火,白云桥上火树银花,通宵不夜。
——————————————————
这是一个龙年的元宵之夜,
传说中的金龙盘在云端,
流传千古的明月挂在柳梢。
我蓦然想起你:白云桥,
雕有龙头龙尾的独拱石桥, 【05】
负载着来往的车马和流水。
白天一朵白云飘过你,
这多么好,白对白。
晚上一轮明月栖息你,
静谧对安逸,实在是妙。 【10】
好男儿志在四方,
好姑娘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元宵夜才能出门赏灯。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生长在明代的一个姑娘, 【15】
叫她阿姊或者阿妹,
都不如叫她芸娘来得自然。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她的心灵才是我们关注的。
没有活力的太阳下山啦, 【20】
正月十五的月亮你在哪里?
芸娘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手臂应该麻利才对,
那是一面生锈的铜镜,
芸娘对着镜子哈口热气, 【25】
她的眼睛看清了眉毛嘴唇。
家人在门外跺脚催促:
今晚你要是再不出去,
一年之内就没有机会了,
你要去白云桥上走桥渡危, 【30】
要是能遇到富贵人家公子,
那就谢天谢地了——
别忘了去天齐楼泰山庙,
摸一摸庙门上的铁钉子,
芸娘的心扑通扑通跳, 【35】
摸钉求子,她小心默诵。
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
后院的月亮都看见听见了。
芸娘不敢怠慢,碎步出门。
白云桥的元宵夜是晃眼的, 【40】
从芸娘酒窝里溢出来的酒,
飘荡在大地回春的缑氏城。
芸娘家门口悬挂的灯笼,
引燃一条街、一座桥——
乃至一座城的所有灯笼。 【45】
灯笼的光照亮芸娘的眼睛,
她看着白云桥缩短到脚下,
平底绣花鞋却像长了钉子,
迈不动一步上桥的路,
诸多的公子哥和富家子弟, 【50】
打打闹闹,醉成一团,
他们会在今夜挡芸娘的道?
站着不动的芸娘更加漂亮,
圆圆的一轮月亮照着——
她那谜语一样的俩蛋儿, 【55】
还没有男人猜过她的心。
热腾腾的包子给元宵让路,
陌路人见面彼此点头哈腰,
怀春的少女结伴出游,
牛羊在干草料中打滚。 【60】
芸娘夹在猜灯谜的人群中,
被舞龙的队伍挤到白云桥,
脚掌踩到石头做的桥梁,
芸娘的眉心这才舒展开来。
她只在白云桥上站了片刻, 【65】
就像自己平日绣一朵祥云,
没有人特别关注芸娘,
更没有男人送来秋波。
元宵之夜的约会和邂逅,
只是诗人和词人们的杜撰, 【70】
媒人的寿命总是很长,
她们惯于说三道四。
封建社会的夜啊如此难熬,
天赐良机只有今晚一次,
月亮你再圆又有何用? 【75】
芸娘很快下了白云桥,
再热闹、再多情的夜晚,
白云桥也不会为了谁晃悠。
芸娘的心已经装进口袋,
不能丢在这个放荡的夜晚, 【80】
月亮太过可疑时光又华丽,
芸娘手上空无一物,
她的胸脯压抑着一种耸动,
脖颈上缺乏阳光的白色,
缠着的裹脚,绑紧的辫子, 【85】
唯有那眼睛,大就大了,
双眼皮就双眼皮了……
芸娘看着天齐楼人满为患,
摸钉求子的里三层外三层,
呼朋猜谜的人彼此走散, 【90】
钻进灯笼里的风,把烛火
吹得歪三倒四醉了一般,
芸娘站在一个地方大半天,
蓦然回首只看见白云桥,
为白云桥唱一支小曲儿吧, 【95】
白云桥让马车驮走稻谷,
为干旱的麦田送去清流,
结婚嫁娶时只求放一挂鞭。
白云桥偷偷带来一片孤独,
笼罩住凝然不动的芸娘。 【100】
2012.02.07.凌晨两点。偃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