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拿什么与城里孩子比明天
民工子女拿什么与城里孩子比明天今年春晚最感人的节目可能算是诗朗诵《心里话》,三十个据说是从三千八百名外来务工者子女中挑选出来的孩子,用质朴而稚嫩的童声诉说着民工子女的今天和未来。随着诗句“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的铿锵上扬,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主持人也不潸然落泪。
这一刻,我的感受是欣慰与忧心交集。欣慰的是,民工子女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雄心壮志;忧心的是,这些孩子是否真正懂得,他们能拿什么“和别人比明天”呢?
明天是今天的延续。和别人比明天的自信,无疑应建立在今天相对优越的竞争条件上。但是民工子女的真实处境,是“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办学条件如此恶劣的民工子女学校,其实比农村学校并没有多少进步,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也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城市学校的学生总体成绩,肯定会比民工子女学校优秀。无视巨大的办学水平差距,让幼稚童声喊出“我们的成绩不差”,不是有些自欺欺人吗?
事实上,城里孩子和民工子女一样,他们都是纯洁无暇的。尽管生活条件和就学条件比民工子**越的多,但城里孩子并没有刻意要和民工子女“比父母”。与其说城里孩子因为父母庇荫过得比民工子女幸福,倒不如说是长期形成的不合理制度,让城里孩子享受到了更多的公共福利。具体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因为政府厚此薄彼,方才使城市学校占有了绝对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
民工子女学校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工子女入学的需要。但在我看来,蜗居于城市边缘的民工子女学校,依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代表性符号。民工子女学校的诞生过程艰难,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待遇难以保证,生源无法相对固定,学生成绩自然在城市学校之下。民工子女学校实际上可以视为民工“二等公民”化生存状态的一种缩影。
更为关键的是,不要以为兴建了民工子女学校,就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其实,绝大多数农民工,是没有能力让孩子到城市来读书的。即便想尽办法把孩子带进城里,在照顾上也颇为不便。
幼小的民工子女可能还不懂得什么叫平等的受教育权,不懂得自己粞身的条件恶劣的学校本身是歧视的产物。民工子女当然应该拥有美好的理想,包括和城市孩子“比明天”的信心,但是,民工子女学校毕竟不是宏志班;民工子女的成长,不能建立在缺乏现实支撑的豪言壮语上。
朋友
"大学里没有友谊可言,人与人之间就只是利用",你觉得这句话对吗?是否真的是那么现实呢?人都变得自私起来了吗?真正的朋友vs普通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
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湿尽。
一个普通的朋友不知道你父母的姓氏。
一个真正的朋友有他们的电话在通讯簿上。
一个普通的朋友会带瓶葡萄酒参加你的派对。
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早点来帮你准备并且为了帮你打扫而晚点走。
一个普通的朋友讨厌你在他睡了后打来。
一个真正的朋友会问为什么现在才打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
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
一个普通的朋友对你的罗曼史感到好奇。
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威胁你说出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拜访时,像一个客人一样。
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打开冰箱自己拿东西。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
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打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
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
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是啊,我兄弟就少的很,不过都是铁兄弟....不锈钢的 哈哈!!!!
拿感情
真心一定能够打动人.!这世界还存在着人性这个名词`
回复 #4 修罗 的帖子
是啊,万一碰到畜生呢???????????????????回复 5# 的帖子
动物也有感情!否则,人为何那么喜欢养宠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