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荫 发表于 2012-3-28 18:29:26

宋朝的树林

近日无事闲读《水浒》,忽然有一个发现:宋朝时有很多大树林,而且这树林大多黑压压的,往往是杀人的好场所,江湖好汉行不多远就会遇到一片。
  最著名的是野猪林。“这座林子有名唤作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林冲就差点在这林子里遇害。
  还有快活林,武松就是在这里打了蒋门神。
  至于没有名字的树林就更多了。十字坡边孙二娘开店,依傍的就是一处大树林,“为头一株大树,四五个人抱不交,上面都是枯藤缠着”。四五人抱不住的大树,上面缠满了枯藤,这样气势磅礴的树,这样苍莽葱郁的林,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还有一回,鲁智深“走了几里,见前面一个大林,都是赤松树……观看之间,只见树影里一个人探头探脑,望了一望,闪入去了”。走不了几里,便见一处树林,而且树林之大,居然人藏在里面能不被发现。这样茂密的树林,现在可能找到一片吗?
  现在的中原大地,车行千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无边无际的麦田、玉米地,间或有几片果树林,以取悦和炫耀的姿态,小心翼翼地娇媚着。就连山坡上本该郁郁苍苍的树林,也清瘦地沉默。
  那些宋朝的树林,那些生机无限的树林,难道我们只能在书页间翻寻属于它们的枝叶,追索它们的气息?一片树林一定不单单是树林,树林里有鸟求偶、松鼠储粮、虎在啸、虫在吟……树林不仅能邀万窍风,引几片云,还负责诗人的明月、隐士的野琴以及好汉的热血、樵夫的山歌……一片树林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树木。
  树林是天地之间的小文章,小文章是人心里的大天地。
  我们需要粮食,需要水果,需要用粮食和水果换取别的东西。可是我们也需要树林,一片片枝繁叶茂可以供人歇息的树林,一片片茂密得令人惊叹甚至惊心的树林。
  从宋朝到现在,那些矗立在大地上的树林,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躲进了书里呢?一千多年,我们究竟亏负了多少对大地的敬畏?再给我们多少时间,我们才能还给大地一片片苍莽的树林?

风云 发表于 2012-3-28 18:47:41

说明宋朝年间比现在注意环保啊{:soso_e100:}

思缘 发表于 2012-3-29 19:37:33

{:soso_e179:}。。。。。。

沉默的饿狼 发表于 2012-3-29 20:04:44

:lol

志诚牧业 发表于 2012-4-16 19:58:43

话说这两天我也在看水浒,看到七十几回了。联想起最近新闻报道的假和尚或真尼姑的报道。最佩服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小学时还买过一本关于他的小说,当时才8角还是1.2元,还买过霍元甲 ,和燕子李三的书,借给同学,后来不知传到何处去了。别的不提,言归正传,单说鲁智深,随酒肉不戒,手上也有几条人命,但就像他师父说的,凡事不能看表象,他离开寺院之前,师傅送他四句偈子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南征方腊,夜闻钱塘江潮信而坐化。修成正果。
    这两天看了一个人为骗取保费动手杀死亲生女儿的新闻,真是骇人听闻。现在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断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得冲击着我们道德,伦理的底线。不知我们是向文明进步了,还是野蛮了。   

思路有点散,有感而发。

暮春之月 发表于 2012-4-17 19:23:52

志诚牧业 发表于 2012-4-16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话说这两天我也在看水浒,看到七十几回了。联想起最近新闻报道的假和尚或真尼姑的报道。最佩服的就是花和尚 ...

久违了,志诚牧业!
利欲熏心的人们啥都敢干

草莓鼠 发表于 2012-4-17 19:53:50

:)

冰河飞雪 发表于 2012-4-18 07:40:30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年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现在哪里有啊?

反弹琵琶 发表于 2012-4-18 15:45:11

拆迁种树最好。

华兴物流 发表于 2012-4-18 19:23:38

无奈啊

笑熬浆糊 发表于 2012-4-19 06:24:15

{:soso_e179:}树林是天地之间的小文章,小文章是人心里的大天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朝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