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差不多先生传》
读《差不多先生传》近日没事,便钻到故纸堆里乱翻,发现了上世纪初胡适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先生在文中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最有名的人物,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大家天天挂在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他的格言是: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呢?小时候他妈叫他上街买红糖,他却马马虎虎地买回白糖;在学校时老师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什么省,他却回答是陕西省,老师批评他,他还说山西、陕西差不多;当他得了重病,叫家人去东街请汪医生,家人没找到汪医生却跑到西街把牛医王大夫请来,结果牛医给他用药后不久,差不多先生便一命呜呼,临终还很想开,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又将自己的格言说了一遍,才闭上了眼。
读了此文,直背掩卷沉思:只觉得封面上戴眼镜的胡适先生,眼睛直直地盯着我,顿时我的脸红起来,于是我赶紧站起来,逃离了胡先生的视线,莫非胡先生在说我吗?
回想我近期所做的两件事,还真像是说我:其一,春节前我在整理物品时发现一个壁柜里的东西太乱,我想用木板在柜子的中间隔一层,就可将东西摆放整齐了。找来的木板有点长放不进去,我用尺子量了量,木板只长一点,我大约莫着锯了一点,放进去一试,短了两厘米,短了也没法再接长,只好在板子两头的下方钉了几个长钉子了事。当时如果认真量,认真锯,放进去肯定是正好,但由于马虎,再差一点肯定会坏事。其二,今年过年放鞭时我将3000响的鞭展开放在地上,当时是半夜,周围噼哩啪啦都是响声,鞭的引线被包在红纸中,我将一端的红纸点着后走开了,眼看着红纸着了不少还不见鞭响,于是我冒着危险,再次上阵,这次我小心地撕开红纸,找到引线,点着引线,马上跑开,这次鞭炮才发好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近期的两件小事,足已说明我也是差不多先生行列中的一员。做事不是精益求精,而是马马虎虎。马虎的目的是想省事,但事实上是事与愿违,不但不省事,反而费时、费力,还得返工。
与中国人的马马虎虎相反,德国人、日本人做事那是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工作严谨,甚至有些古板。但是人家的产品:汽车、柴油机、火炮风行天下,家用电器畅销世界。大约在20年前,我买了一个日本产的计算器CASIO牌,长方形的盒装,当时花了约200元。前几年儿子把家中的国产计算器都弄坏、弄丢了,才想起这个计算器,20年里,只在前几年换了一次2节7号电池,现在还在使用。
日本人的军国主义思想我坚决反对,但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企业寿命短,就是因为产品质量低,产品质量低的原因是我们的工人对工作没有精益求精。看来工作马虎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短命,短命的企业是创造不出来世界名牌的。没有名牌,哪有高效益。**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没有制造业,这其中的原因,工作态度是重因素。
别了,差不多先生。
从今天起,我将与你划清界限,凡是你的习惯我都要改变,做任何事我都将认真细致,追求完美。
20090201
[ 本帖最后由 逍遥马 于 2009-2-1 17:52 编辑 ] 支持楼主 顶!!!! 楼主辛苦了 ! 嘿嘿 写的差不多 肯定比我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