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宴
夜 宴??一直标榜为“老三届”中学毕业、被村里人称之谓“人精”的巩反正,在为他的儿子办结婚酒时,竟打破常规,一点也没有宴请村里大大小小的头头们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起,村里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管谁家娶媳妇办喜事,村干部们都象征性地集体拿出30元礼钱,然后十几个人晚上坐在主家的上屋,围成两桌,一边吃喝,一边猜拳行令,等折腾够了,你搀我扶地出门走人,主家才算是在村里有了面子。可轮到巩反正这个“人精”时,他却不理这一套。于是,在他儿子结婚的当天晚上,村干部们便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村委会院内,其实也就是村里唯一的集体财产,且在日渐富裕的村里已显得破旧的一所空院和几间老房子,现在由百病缠身、以前的老支书担负着看守任务,并享受正村级待遇,每年可以多种二亩地。人已经到齐了,大多数干部对巩反正还抱有幻想,是空着肚子来的。八点,九点,几次站到门口瞭望的村保卫员报告说,巩家院里的灯已经熄灭。?
憨喷胡抡的人们终于失望了。?
有人便发出了怨言,也就有人跟着接了腔。七嘴八舌、激情高涨的议论中,把巩反正的老底都给翻了出来:上小学时,敢在学校和村会计家的儿子争着用算盘,说那是公家的,人人都有权使用,闹得沸沸扬扬,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在村里率先扯旗造反,说村干部是“土皇帝”,村规民约是“土政策”,先是批斗老支书,后又在老支书的脖子上挂上用报纸糊得严严实实的厚钢板游街示众,一路闹腾到公社,成了远近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的原因,最后天怒人怨,灰溜溜地卧在了家里;现在,在一切都搞活了的掩盖下,凭借他那些在乡里、县上一些部门负点责的同学的关系,就像古时候的苏秦、张仪,凭着一张利嘴,整天游说于三村五邻,包揽事务,挑拨词讼,隔三差五地走乡过县,倒也混了个嘴光肚圆,手里便也比别人活络得多。?
话越说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有些人的肚子便有点不耐烦,虚火开始上升。于是,一连串针对巩反正的有关土地、宅基、计划生育、村办小学等等相关制度措施就提了出来,并纳入村规民约,正式予以确定。一直烧茶倒水的老支书心有余悸,这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要牵涉到村里几百户人家。好鞋不踩臭狗屎,几十年的教训呀!?
有人看了看表,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村会计从口袋里摸出早就准备好了的用红纸包着的30元钱,两眼向其他人望了望。“今晚的会开得太长了。”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一旁敲起了边鼓:“按照惯例,参加一次会议每人补助10元,今天这事算不算会议?”“应该算,定了那么多的公事,怎能不算开会?”最后村委主任表态说:“今天破例,10元补助照发,保卫员去小饭店按每人三斤猪头肉、五个烧饼的标准安排,啤酒、白酒不限,外带10个凉菜。”并交待说肉和馍用塑料袋分开装好,吃不完可以掂着走。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信一百个憨斑鸠还养活不住一个死鹘嘟。?
老支书熬不得夜,早早地去睡他的觉去了。?? 把农村基层那些歪嘴十品官的形象活生生的勾画出来了 写的栩栩如生,真把农村干部开化的形象。。。。。。。。。。 人,应该活出自己的个性来 拿村官不当干部,牛!真有个性。 写的栩栩如生,真把农村干部开化的形象。。。。。。。。。。 真现实.....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信一百个憨斑鸠还养活不住一个死鹘嘟。?
这语言!神啦哈 形象,逼真,现实残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