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谜
本帖最后由 风天使 于 2009-10-22 19:16 编辑从小到大,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那就是大学毕业的父亲为什么要放弃城里的工作而甘愿回乡务农?小的时候,每议起此事,母亲总是泪流满面,对父亲好一阵抱怨,性格内向的父亲总是默不作声,我们也便不敢多问。虽然二十多年后父亲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又恢复了工作,可是过去那令人伤神的事我们也不愿再提起,因此这个疑问在我的内心深处就成了一个谜。
如今退休在家的父亲已七十多岁了,坎坷的人生路上饱经风霜,父亲变得比以前随和多了。一日闲暇无事,在城里工作的嫂子不经意间问父亲:“爹呀,人家都是巴不得考上学去城里生活,你咋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而回乡下种地类?”父亲的脸顿时红了,他说几十年来一直不愿说,怕母亲责怪,以至于母亲误解他是因为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因为当年回来时只有大姐和二姐,其实当时父亲满脑子里想的只有奶奶。
父亲是独子,三岁时,爷爷离家当兵,到十四岁时爷爷才落魄的回来。父亲的幼年一直和奶奶在一起。奶奶,一个小脚女人,十几年来养他是何等艰辛,后来又攻父亲上学、成家,期间的酸甜苦辣数不胜数。刚刚参加工作的父亲常常出差,一出去就是大半年。有一次奶奶带着大姐去城里找父亲,到达后才知父亲刚刚去东北出差。奶奶失望的回来,父亲知道后心里很难过,也下定了回到奶奶身边的决心。之后他背着奶奶、母亲随着下放的热潮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省城。父亲说所有的一切没了都有挽留的余地,唯独娘只有一个,如果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听着父亲的叙说,哥嫂的眼圈红了。几十年来父亲迎着别人的冷嘲热讽,迎着母亲的误解埋怨,沉默寡言的父亲心中只记着一句话:“万事孝为先”。为了能在奶奶跟前行孝,父亲大好的青春岁月与黄土为伍,回来的二十余年里先是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十年的动乱,后来的土地改革。父亲的人生历经了千辛万苦,可是他为自己当年的选择始终没有感到后悔过,因为奶奶临终的时候他能守在跟前。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当别人笑他傻时,父亲总是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的决定没错。他心中唯一觉得愧对的是母亲,母亲跟着他一辈子太受苦了。后来恢复工作后,父亲曾接母亲去城里,无奈母亲老惦记家里,总是聚少离多。
当心中没了秘密,父亲的心一阵释然。哥嫂同我谈及此事的时候,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的孝心令我们汗颜,为了行孝,作为独子的他宁愿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而我们呢,姊妹一群,难道不更应该加倍的孝顺父母吗? :“万事孝为先”。:'(
老一辈的人都纯洁,不像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为啥活着。 时事起承转合,个性沉默坚持,共同造就老一代人看似简单,实则厚重的情怀。 中国二元制社会的结果。迷解开,心释然。敬佩,感动! 万事孝为先,我们做到了多少 父亲的孝心令我们汗颜,为了行孝,作为独子的他宁愿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而我们呢,姊妹一群,难道不更应该加倍的孝顺父母吗?
说得好! 每位老人在儿女那里只有付出,根本不图什么回报的,但是作为儿女的我们想想老人截至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是用什么能回报的了得呢,只有加倍的孝顺孝顺老人家吧! 好感动啊,俺鼻子酸酸的,感谢楼主的好文章。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万事孝为先”。 每位老人在儿女那里只有付出,根本不图什么回报的,但是作为儿女的我们想想老人截至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是用什么能回报的了得呢,只有加倍的孝顺孝顺老人家吧!
不再沉默 发表于 2009-10-22 23:31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还是俺徒弟说得好!支持哦。。。。。。。。。 孝顺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好文章,孝比天大····· 为朴实父辈骄傲/ 如果当年父亲留在省城,也许你们兄弟妹妹几个的人生轨迹就会改变,理解了父亲的做法,收获得是感动。 呵呵 看了此贴刹那间 扣子决定:不发言 一切不言中..........{:soso_e179:} {:soso__11390917825815378307_2:}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父亲身上得到体现。美文欣赏感动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