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儒佛道
儒学治国,佛学治心,道学治事,治国三器:人心,军队,奖罚。“半部《论语》治天下”强调的是德识,礼仪在治国中的作用。而我们全面的把脉历史,单一从儒家的理念来管理国家是很片面的。春秋战国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战乱是从没停止过的,尔虞我诈,伦理颠覆。孔子正是在那样的时代,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总结先前的经验教训,说出了很多指导礼仪,做事,做人的至理明言,他的学生收集起来形成了《论语》。《论语》只是儒学最基本的东西,真正将儒学推向尊崇地位的是汉武帝。开科举之先,兴礼仪之新,选贤才之内用,任勇将之外强。刘秀,曹操,刘备,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开大业者,无论什么方式取的天下,在治理天下时都很重视儒家的思想和人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到修身,佛学的最终本意是叫人向善。修身养性,驱除内心不良的杂念,趋向真,趋向善,趋向美。我们的心灵在尘世中,莫不为六欲所诱,莫不为七情所伤,每当烦绪走近你心灵的时候,泡一杯茶,看一本佛理的书,不知不觉你的愁烦会消除很多。当然路还是要走的,治事谈道家,道家的思想讲求无为和辩证。我们想事做事,就学它辩证的方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也是就说天下人知道了“美”这件事后,那丑也就产生,知道善这件事后,恶也随之而生。所以有和无是相对而言的,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也都是比较而言的。治事和做人我们都要两方面考虑,站在他的立场上想我,站在我的立场上想他。难易是相成的,我们创业做事,艰辛总会有的,但艰辛过后才会有成功的甜蜜。前几年常常骑车子从洛河桥上过,上那个大坡很费力的,可下坡时那真叫享受,飞流直下。那时在想只是下坡那多好啊!细细品味如果没有上坡的艰辛,那有下坡的快乐。人生有上就有下,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先贤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讲述了很多,2000多年前的思想依然照行着我们现代人前进的方向。一点点心得,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 没有永远向上的,也没有永远向下的,就象车轱辘,转来转去 学习了。 我们的心灵在尘世中,莫不为六欲所诱,莫不为七情所伤,每当烦绪走近你心灵的时候,泡一杯茶,看一本佛理的书,不知不觉你的愁烦会消除很多。难得.............. 打酱油路过 学习了。 久贱兄果然不负其名!愚弟虽然"夜读佛经止渴,晨思周易充饥!"但是依然拜倒在楼主的文笔之下......汗颜!对不起, 是九剑兄! 儒家积极,道家消极,佛家比较平和。儒佛道就象是馍菜汤,一个也少不了。 各有利弊,融会贯通就好! 分析的很好!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先赞一个!儒释道贯穿中华文明的历史,却在上个世纪成了文化的断层,对于我们,佛道之精髓难知其一二,悲! 学学还是有用 11# 花絮
多数人惊醒已晚也!他们只好继续享受名利竞争带来的苦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