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子来了》
刚看了一部“禁片”,所谓“禁片”我想也不过是或许片中的内容不太 符合某些“大多数人”的口味吧,在中国所谓的禁片太多了,有太多国内的片子,在国外一些 嘎那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得不到在国内公映的资格,对于外国引进的片子,也进行了剪切等等处理……所以说中国的电影迷挺可怜的,当然也包括我在内,都听可怜的……禁片《鬼子来了》。这部片子制片人,导演,以及领衔主演都为姜文,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但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所以仍被官方毫不留情地封杀了。该片让投资公司血本无归,导演姜文也吃了不少官司,不过,我们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所有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贡献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影片价值会被更多的后人所认知。至少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导演敢于像姜文那样勇闯“禁区”,拍出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大家或许看管了《狼牙山五壮士》式的抗日题材的电影,在看到这样纯粹的站在普普通通的庄稼人的角度,一个在朴实不过的农民的身边,演绎出另类的一段往事,当然不排除电影有渲染的彩色,但是看完之后,让人觉得更真实,毕竟平民英雄还属于典例。
片子带有一些黑色的幽默成分,就描写一个叫做挂甲台的村子,一天夜里,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放到马大三(姜文饰演)家两个麻袋,内有一个日本兵——花屋小三,一个翻译官。就如何处理他们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一些列的事情,电影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睿智的党员干部,始终围绕几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没有高超的武艺和谋略,有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胆怯与老实,在那个年代下似乎更衬托出的应该是愚昧,但有充分显示了仁慈之心,一次又一次的放过他们,没有往日电影里的不共戴天的仇恨,没有烧杀抢掠……显示出了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中国劳苦大众的愚昧,战争的荒诞……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荒诞的情节,当然不是说电影情节,而是就这见“优待俘虏,拿人换粮”的经过,发人深思的结局,这不由的让人谴责日本鬼子的罪行的同时,也为那个村子的人们感到悲哀;然而在此同时也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同情,因为他们毕竟是庄稼人,不能要求他们的太多,这才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当时的一个状况的缩影,这又让我想起了中学是学的一篇鲁迅先生的一片文章中枪杀中国人时围看的中国人,有不自然的想到两个字——奴性。大概是骨子里的东西,与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儒教的仁爱之心的教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我并不是专业的影评家,指示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看法。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似乎这个片子也印证了这样的结局。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现在也许没有太明显的敌我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呢?变相的“敌人”却随处可见,作为我们呢?是该什么态度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曾经流传这样一条短信:打美国我捐一个月的生活费,打台湾我捐一年的生活费,打日本老子捐一条命!这样的短信很深入人心,可见小日本留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仇恨,也显示出我们中国人的决心~~~呵呵,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捐一条命!
就写到这吧,再往下写恐怕我都“黔驴技穷”了。
小弟初来乍到,还望各位前辈多多指正…… 评论的不错啊 不错,拜读了 打美国我捐一个月的生活费,打台湾我捐一年的生活费,打日本老子捐一条命!这样的短信很深入人心,可见小日本留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仇恨,也显示出我们中国人的决心~~~呵呵,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捐一条命!
精彩{:1_318:} 看了 拍的很深刻 只有中国人才会是汉奸,世人就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细一分析,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太深了,像文中的儒家思想的表述有见底 登台亮相,一鸣惊人。好文采 初来乍到,还望各位前辈多多指导,
发帖有点仓促,存在错别字,还望各位海涵! {:1_318:} 中国的儒家思想已经教育出了太多的奴才了,这其实是一个深沉的话题,让大家面子上都有点难堪;多数人或许不赞同,或许会反感。会说我在标榜些什么东西,会说我没有奴性,虽然我们并未觉察,可我们骨子里深处未必没有~
当奴性压抑得太久了,是会要暴发的,物极必反,但面对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能走出这个奴性的阴影吗?你能?他能?反正我是不敢做肯定的回答……你们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