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河洛.古韵三川”系列散文之八——《烟雨滑城》
烟 雨 滑 城(980字)滑城者,滑国之故城也;
滑国者,洛阳东南一弹丸小国,春秋时为秦所灭也。
滑城河者,源于嵩山注入伊洛河因穿流滑城故名也;
春秋,那真是一个群雄争霸、风云激荡、百家争鸣、文化灿烂的乱世,期间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不需任何雕饰就具有扣人心弦的传奇色彩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 N% c; R7 b! W+ A“公元前627年,秦军拥兵,偷袭郑国,郑商人弦高遇秦师于滑,以郑使者名义犒师,并派人告郑。秦师知郑有备,灭滑而还”。(《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弦高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挽救了郑国,可怜无辜的滑国做了替罪羊,钱财人口被抢掠一空。
只是,当这支千里偷袭却无功而返的秦军在回师途中遭到晋军伏击、三万秦兵血染崤山片甲不还时,刀光剑影中,被秦军掳走的滑国民众命运如何?
今天,仍有个叫滑城河的村子建在古滑国遗址上,村民可否是古滑国遗民?沧桑邈邈,不得而知。
小国寡民水波不兴的古滑国消亡在历史深处,但国破山河在,2600年来,那条从历史深处流来古韵悠悠的滑城河却依然留存绵延着历史的凝重、悠远、鲜活、隽永。
周灵王之时,天纵奇才的太子子晋,在古滑国境内的缑山演绎了“控鹤升仙”的神话。初唐,就在滑城河村诞生了一位名叫陈祎的小孩。其父亡,小陈祎随母嫁至下游不远的陈河村,他便是后来名高千古的大唐高僧——玄奘。此外,因力主削藩而被刺身亡的大唐诗人宰相武元衡,元代刚正廉洁的监察御史程震,清末最后一批翰林学士、追随孙中山革命被毛泽东称道的“中州才子”杨源懋等名流俊杰,都是从古滑国的烟雨中走出,在纵横捭阖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
滑城河东岸突兀矗立着一座历经千年的烟雨台,晨曦或晚暮之时常常烟雾缭绕,仔细聆听依稀有落雨之声。回望滑城,烟雨迷蒙中,绿野田畴,林木房舍,山峦沟壑,牧童樵夫,若有若无,亦真亦幻,缥缈迷离,恍若仙境。
“荒闉草木苍狐卧,野寺楼台白雉飞。涧水不知留往事,林花空自作芳菲......”(《河南府志》)
不知何时,“滑城烟雨”成了“偃师八景”之一。人们看重的是它丰厚的历史内涵?还是若有似无的烟雨奇观?
古今多少事,都在烟雨中。烟雨滑城,一身沧桑的你积淀着历史的久远与厚重!
而滑城烟雨呢——
你是用霏霏细雨稀释着历史的伤痛?还是涤去岁月的尘埃让人铭记那久远的过去?抑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寄托了后人对沧桑历史的凭吊和纪念?
烟雨台细雨如烟,缑氏山静默不语,滑城河悄然北去…… 偃师八景 {:1_31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