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打坷垃 发表于 2011-1-9 00:33:11

留余思想使你富裕“四百年”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巩义,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之美称。“康百万”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对明清以来,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当年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曾经得到康家的资助,便赐名“康百万”,于是康氏家族因慈嬉的封赐而名扬天下。但由于河南当地的旅行社很少推此景点,景点自身对外宣传也很少,故此景点游客并不很多。但此景点确实值得一看,不仅仅是其景色的美丽,更在其深刻的内在文化!
         
    康百万庄园珍藏一块中华名匾《留余》,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与故宫“正大光明”匾一起收录于中华名匾大全,寓意深刻,可以说是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也最能看出康家发家的根源所在。《留余》匾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是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故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又总结道:“若辈之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句话则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康氏家族上自六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与康家良好的家训—留余是分不开的,而留余这一思想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满则覆,物盛则衰”的思想,也正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之道思想的集中体现!
               
    反复咀嚼留余二字,所包含的内涵是很值得我们回味的。由《留余》,我联想到做人,做人何不能低调一些,低调不是让你惟惟诺诺,更不是低声下气,而是心境平和,淡泊名利,若如此,三国时代杨修岂会有杀身之祸;由《留余》,我联想到做事,做事何不能留点余地,留点余地不是让你不认真做事、不尽心尽力,而是做事的一种智慧,做事的一种境界,若如此,当今名导陈凯歌岂会花三亿元却捧红了一个胡戈。由《留余》,我联想到人生,人生中何不给自己留点余地,这样,自己处于人生如日中天时才不会滑落深渊,自己处于人生低谷时也不会一蹶不振。由《留余》,我联想到我们的行业,组团社询价时何不给地接社一点余地,让合作更加双赢,更加成功;地接社操团时也何不给组团社一点余地,让组团社赢得客户,让自己也赢得组团社。由《留余》,我甚至联想到当今社会发展,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能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所包含的又岂不是留余思想。由《留余》,我联想到…….
    学会留余,真的会让你富裕“四百年”!

转自   http://www.xici.net/#d49985390.htm

华兴物流 发表于 2011-1-9 08:43:39

{:1_318:}学会留余,真的会让你富裕“四百年”!

分时线老二 发表于 2011-1-9 09:34:19

{:1_318:}{:1_3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余思想使你富裕“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