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二 第一王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二 第一王都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 建 乐     

   二 第一王都
   
夏启破坏禅让制,开始世袭推强权①。
奴隶社会自此始,阶级分明等级严。
夏人初期迁不定,太康②定居伊洛川。
斟鄩③遗址今犹在,最早“中国”斯发端。
盖起神社和宗庙,宫殿巍峨又壮观。
高处居住避潮湿,地下排水通暗管。
青铜冶炼在作坊,制作工艺更完善。
绿松石龙惊天下,爵杯中国第一盏④。
华夏王都称第一,文明源头从此现。
王位传递十几代,王都延续三百年⑤。
刘累御龙⑥缑氏地,孔甲喜好龙表演。
无奈一龙因病死,累公畏罪逃鲁山。
刘姓始祖尊刘累,刘氏子孙代代传。
偃师刘姓发源地,至今仍有豢龙岩⑦。
夏末忠臣关龙逄⑧,不惧王威敢直言。
劝其爱民兼节财,方能国强与民安。
无奈夏桀是昏君,赤胆忠心反蒙冤。
千古死谏第一人,万世忠直开首篇。
  

注释:
  

①夏启:夏禹的儿子。夏禹按照禅让制的传统制度将王位传给益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启,而启则将益杀掉取而代之,是“世袭制”的开始,也是奴隶制国家代替氏族制社会的开始。
   

②太康:夏朝的第三位君王。


③斟鄩:据古书《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而《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尚书》说“太康失邦,须于洛汭(汭指河流交汇或弯曲的地方)”,1959年夏至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南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应该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斟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绿松石龙及青铜爵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和青铜制作的爵杯均为我国同类器物中出土年代最早的精品。1975年出土的青铜爵,短柱束腰平底,腹部饰有乳钉,学术界命名为“乳钉纹平底爵”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夏第一王爵”。 2002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绿松石龙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


⑤自太康至桀共历十五王,三百余年。


⑥刘累御龙故事先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夏代有个君王名叫孔甲,其德能顺于天,天帝就赐给他河、汉各二,共四条龙,各有雌雄。陶唐氏帝尧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曾学过养龙,就前来为孔甲养龙。孔甲为了嘉奖他,赐他为御龙氏。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就暗中把死龙做成肉酱让孔甲吃,以讨好孔甲。不久,孔甲发现有问题,要追回那四条龙,刘累畏惧而逃跑到鲁县。后来晋国的范氏就是他的后代。《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其中有两点稍有区别:(一)“帝孔甲立,好方(模仿)鬼神,事****。夏后是氏德衰,诸侯畔(叛)之”。这里的孔甲是个荒淫的君主;(二)“天降龙二,有雌雄”,不是四条龙。《百家姓寻根探秘》一书中谈到此事时,说是刘累“把龙肉做成肉羹,充作野味献给孔甲,孔甲吃了十分高兴,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久孔甲要看龙的表演,刘累每次让两条龙上场,留下一条龙轮换,居然蒙混了数日。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孔甲终于起了疑心。刘累见势不妙,就携带家小逃到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隐居下来。他的后代便成为河南刘姓最早的一支。”刘累御龙的故事就发生在偃师市境内。刘累所在的豕韦古国就在今偃师市缑氏镇。


⑦豢龙岩,��说在今偃师市府店村南的缑山上。


⑧关龙逄:河南陕县人,夏朝末年人,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夏桀的暴虐无道,百姓十分怨恨。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为“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关龙逄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05:30 , Processed in 0.0258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