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2|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三 玄奘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三 玄奘大师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建乐

    十三 玄奘大师

玄奘俗名叫陈袆,生于公元六百年。
家住缑氏陈河村,天资聪颖心地善.
八岁从父学《孝经》,“曾子避席”①急忙站。
从小领悟仁孝事,言行习惯学圣贤。
五岁丧母十丧父,生活命运苦不堪。
灵岩寺②中听讲经,风雨无阻虔诚显。
理想之灯照心灵,精神之神佑童年。
耳濡目染受熏陶,悟性天资集双全。
十三出家净土寺③,剃度修行六年满。
过目不忘讲佛经,脱颖而出慧少年。
立下弘扬佛法志,拜访名师细修研。
走遍都城及各地,蜀荆楚吴声名远。
佛门才俊佼佼者,通才博学超群凡。        
永不自满求学问,师说经论难释全。
为了探究真道理,矢志不渝向西天。
逃离凉州向瓜洲④,智勇偷渡玉门关。
边关劫贼异国地,狂风流沙戈壁滩。
酷暑烈日似火焰,严寒风雪漫天山。
西路险恶阻隔远,万水千山只等闲。
孤身西行五万里,佛国修行十七年。
游学遍及五印度,那烂陀寺⑤师戒贤。
主持佛教论辩会,僧俗上万十八天。
如日中天曲女城⑥,十八国王皆称赞。
戒日国王贵宾待,礼遇有加史无先。
心怀祖国回故乡,太宗皇帝亲接见。
恳请上朝参政事,辞谢明志结佛缘。
弘福慈恩两大寺⑦,御赐玄奘译经卷。
专门建造大雁塔,储藏佛经敬英贤。
翻译佛经七十五,一千三百三五卷。
著述《大唐西域记》⑧,记述西行所闻见。
涉及国家一百多,风土人情史料全。
千秋独步赖执着,万里孤征凭信念。
艰难困苦修正果,世人闻之皆惊叹。
演绎故事《西游记》,神话传说争传看。
玄奘主角变配角,悟空八戒身手显。
大师虽逝精神在,世界文化瑰宝添。
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苟活向东还。
“法门领袖”⑨当无愧,“中国脊梁”⑩意志坚。
陈河今有故里在,瞻仰旅游成热点。

注释:


①“曾子避席”:是《孝经》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人们常常席地而坐谈论事情,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参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提出问题让曾参回答,曾参连忙离座起立垂着双手,毕恭毕敬地答话。表示尊敬师长的意思。


②灵岩寺:位于偃师市缑氏镇东南约2公里的唐僧寺村北,西北距玄奘故里陈河村约4公里,现名玄奘寺。初建于北魏时期,隋大业年间,幼年玄奘常常到寺中聆听佛经。


③净土寺:原寺位于北魏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内,隋炀帝大业四年,迁建于新修建的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垣建阳门内,
位于今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楼子村东。


④凉州、瓜洲:均为当时唐朝西北边防重镇,是西域各国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分别是今甘肃省的武威市和安西县。


⑤那烂陀寺:是当时五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府和寺院,它的遗址在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县的巴罗贡村。


⑥曲女城:古印度著名古都。为戒日王都城。今名卡瑙季,位于恒河与卡里河合流处。佛教传说故事中曲女城名来由是,中印度境有大树仙人栖神入定,经数万岁,从定而起,见王百女戏河中,起欲念,唯幼稚女貌不妍而充给使,仙人怀怒,便恶咒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故名曲女城。


⑦弘福寺、慈恩寺:均为唐时京都长安著名佛教寺院,玄奘先后在那里译经。


⑧《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唐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138个以上的国家、城邦和地区的情况,是一部有关唐代西域历史地理的名著。


⑨法门领袖:唐太宗亲自写下《大唐三藏圣教序》,敕贯众经之首。序中更称玄奘为“法门之领袖也。”


⑩中国脊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的人”指的就是玄奘大师等。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05:29 , Processed in 0.0357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