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02|回复: 15

千里单车栾川行(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1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暮春之月 于 2010-2-2 09:09 编辑

二   亲亲伊河源
下一站的目的地,伊河源。
雨还在像箩面似地上下左右不停地往地上洒着,落在雨披上,娑娑、娑娑-------。
从嵩县城南八里滩,我就把目光放在了伊河的搜寻上,或峡谷之间,或高架桥下,河水时隐时现,不时出现我的视线之中。
我出生于伊河最下游处南岸的一个村子,伊河从西而来,在两岸的长堤夹持下绕过村子向东行去。小时候,河里有条船,惹我好奇的是渡船人把一根长长地棍子一头顶在肩部,一头插入水中,从船的这头走到船的那头,然后掂起棍子走回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走,那船就从这边划到了那边,从那边划到了这边。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伊河大桥建成后,那船就悄然成为我脑海中家乡的一幅风景画。后来离家到伊河上游65公里处的伊川工作后,我曾萌发出奇思妙想,想用两只汽车轮胎扎起来放在河水中,这样就能顺着伊河一直漂在家的门口,然始终没有成真。
然更令我神思瞩往的是黑鱼(合屿)栾川,那里是伊河的发源地,在过去交通极不发达的时候,伊河做为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曾是一条关系国计民生的水路通道,它发源于熊耳山西部的门墩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蔓渠即今门墩岭的别名)。出栾川、下嵩县、流伊川、过龙门,蜿蜒东去,在偃师岳滩村东和洛河交汇后从巩义的黑石关进入黄河,干流全长265 公里,流域面积达6029平方公里。
据说,伊河是黄河的第九个儿子。有年岁末,在外谋生的伊河川人,被风雪隔阻在开封以东黄河水道,不能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又受不了风雪酷寒,禁不住在船上痛哭流涕。黄爷知道后,就派他第九个儿子-----------伊河神把人们送回家。伊河神变作一青年小伙,来到人们中间,让人们把眼睛闭上,做起法来,只听耳边一阵阵风响。连船带人如同腾云驾雾,眨眼间,风停雪住,人们睁开眼睛,便都站在了自家的村口。就是那一次,伊河神因来回往返太急,撞上了王庄村的东寨门,因此瞎了双眼。被人们称作“瞎子九爷”。每到夏天,伊河神从栾川门墩岭来和黄河神父子相会时,总是左冲右撞地摸不着道,使两岸居民饱受水灾之苦。因此,被老天爷困在了熊耳山门墩岭,并委派老君严加看守。
君住伊河头,我住伊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伊河水。这是我读到宋代李之仪卜算子一词时,擅自改作的。那年那月呢?时间上记不大清楚了。但肯定一点的是,应该是我离开家乡之前的事。伊河的传说,祖辈父辈对黑鱼(合屿)栾川的描述,都使我从内心深处对伊河的发源地有着一种深深地眷恋,感觉上总觉得两地之间似乎存在血脉相连的渊源。家乡老房子的椽子头上有个凿成的方孔,就是山里人扎木排时留下的,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木制品也都老西山里的出产。
我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莫名的亢奋,完全忘记了骑行的艰辛和飘落的细雨,卢氏管、庙子乡一闪而过。中午到达栾川县城,匆匆吃了点东西,并没有在高楼林立、瓦房鳞比的县政府所在地停留,就一路西行。
公路明显地窄了许多,路上的机动车也只是偶尔的驶过,路边好多盖起的新房,遇到的行人基本上都是脚踏实地步行着。好一个安然、宁静的骑行通道。近距离的伊河水清澈见底,耳边似乎叮咚着河水流动的声音。
到了陶湾镇,已是下午4点钟。问及当地人,没人准确地说出伊河源还有多远,这里的人们对距离的感觉似乎不大在意,如每个乡镇之间的距离或多或少都是按30里计算的。不过倒是知道了再往前走就没有了住宿的地方,早已湿透的双脚泡在鞋子里面也格外的难受。找个地方住下吧,顺便浏览一下中原名镇也是天然水晶石出产地的风光,倒也不虚此行。
第二天6点起床,天竟晴了,虽说看着有点小,但瓦蓝如洗,好天气配上好心情,向伊河源出发。
过去一个叫秋林的地方,前面有一座小桥,左边有一块马忠臣题写着“伊河源”的巨石,右边一座小屋,一条水泥路,伴着水泥路的左侧是一条带状的竹林,透过竹林,就能看见灵动鲜活的伊河水从那也叫做伊河桥的桥下流过。
小屋是一个食品杂货店,店主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我们向她问路,她反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顺便和她开了句玩笑,说这条河成年轮月在我们那儿流,我们是来收过路费的。那女子不吭声了,闪身进了里间,一直肩膀和手还露在布门帘外边。我们只好没趣地走出来到那块题着字的巨石边照相。
一会功夫,不知从那里就来了三五个人,周围附近并没有看见村子。他们有意无意地盘问我们,我们无意有意的向他们打听,我们是来旅游看伊河源的,不是收什么过路费的,他们也向我们说了伊河源的情况。传说中和资料上记载着伊河的源头有一个簸箩大的水潭,只是附近60多岁的老人都没有见过。说到远近,有的说10多里地,有的说20多里,还有的说得半天走,还有个说中间隔着几块地,这下了几天的雨,根本就走不过去。
决定不去了。
我是多么地不甘心呀,趁大家休息,我一个人顺着那条路跑了过去,拐过一个山嘴,路向前延伸,水汩汩下流,眼前茫然一片,远处皆山也。竟不知路通向哪里,水从哪里而来,据说这里面住有3000多口人,竟占到栾川县30万人百分之一。在刚才的交谈中,我们的口音那么地接近,并且都是现在已经淘汰了的语言。我真的想独自留下来追根求源,但是绝对的不能有组织无纪律。
我面对群山,畅开喉咙大声地喊:伊河源,我来了,我来过了。 20101303372669296.jpg 20101303372650434.jpg 20101303344888907.jpg 20101303344884060.jpg 20101303344881450.jpg 20101303344829629.jpg
发表于 2010-2-1 1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
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逍遥马 于 2010-2-1 21:32 编辑

小屋是一个食品杂货店,店主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我们向她问路,她反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顺便和她开了句玩笑,说这条河成年轮月在我们那儿流,我们是来收过路费的。那女子不吭声了,闪身进了里间,一直肩膀和手还露在布门帘外边。我们只好没趣地走出来到那块题着字的巨石边照相。
人家又不是什么伊河神,凭什么给你付费?一个普通民女只能付给你们一个没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2: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忙附上陶石湾的奇石。草千里老师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屋是一个食品杂货店,店主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我们向她问路,她反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顺便和她开了句玩笑,说这条河成年轮月在我们那儿流,我们是来收过路费的。那女子不吭声了,闪身进了里间,一直肩膀和手还露在布门帘外边。我们只好没趣地走出来到那块题着字的巨石边照相。

自讨没趣也开心。旅游吗!就应该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1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1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酒醉人,奇石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2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是红烧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08: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是红烧肉
隐匿天 发表于 2010-2-3 22:13

我也是认为是红烧肉呢。
文章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0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石·和青筋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08: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石·和青筋石
天子驾六 发表于 2010-2-6 01:10

小六是行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22: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石看着挺美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5 0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5 1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是红烧肉呢?叫人看了真眼馋,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5 23:18 , Processed in 0.0884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