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35|回复: 6

偃师市首阳山镇鲍氏三兄弟:百年老匾额世代传家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23: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有一个普通而“奇特”的农家院落:绿树成荫的四合院不大,却终年散发着书香。院子的主人姓鲍,乐善好施,与邻里关系和睦。现在年逾七旬的鲍氏三兄弟都曾是村里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村里人说,鲍家的书香来自堂前那块有百年历史的老匾额。

     老匾额悬挂于鲍家堂屋门上,进院即可看到。“泽宏乐育”四个规整雄浑的鎏金大字位于匾额中间,格外显眼。

     匾额出自清末名士、时任直隶州判杨克复之手,上款为“例赠修职侍郎秉彝鲍老夫子德教”,落款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孟春中浣”。匾额历经百余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得益于鲍家后人的珍视。

     72岁的鲍洪轩老人说,他的爷爷名叫鲍安国,匾额中提到的鲍秉彝,即鲍安国的父亲。杨克复之所以为之书写匾额,是因为对鲍安国的敬重。

     鲍洪轩说,鲍安国虽位居官位,但一生未曾显赫,可是他凭着耿直、清高的秉性和自成一派的书法才华,名声渐渐在当时的书法界传开,并因此结交许多朋友,长他数岁的杨克复即是其中的一位。

     中年后,鲍安国退居偃师老家,与几名同乡办新学堂教书育人,至今村里许多老人都还传着这位鲍老先生在村里“开风气之先”的壮举。

     鲍洪轩一共兄弟三人,年轻时均在村里教过书。鲍洪轩说,“泽宏乐育”四字就像祖宗的眼睛,在高处注视着后辈们的一举一动。

     事实上,鲍家人也一直忠实地用行动诠释着这句朴素的祖训。为了勉励村里年轻人,鲍洪轩兄弟三人作了许多催人向上的诗词,并书写装裱悬挂,供人参观
发表于 2010-7-17 0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08: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亳最敬业了,每次发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5: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亳最敬业了,每次发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ゞ緈諨ぁ約錠 发表于 2010-7-17 08:31



    我是转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23: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偃师★★ 发表于 2010-7-17 23:04



    啥时间去你那里,带我们去实地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德服人,忠厚传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7 09:06 , Processed in 0.3209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