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73|回复: 2

志愿者,浪潮和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1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很疑惑,“志愿者”这个几年前还显得小众、有点前卫的词,怎么突然就大众起来,流行起来?

  你看,北京招募10万奥运志愿者,打出的口号是“让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刚从上海刚飞回广州,手机接到的第一条短信是“广州全民志愿行动从9月16日启动,新生活方式从志愿服务开始。”

  看报纸时,发现竟然有个制药厂也在登广告,招募药物临床试验的“志愿者”。

  志愿者—突然像股浪潮一样,席卷了生活的角落。

  什么是志愿者?起源于欧洲的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不受私人利益驱使、不受法律强制,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中国近几年,环保、救助、慈善等各种非营利的公益组织大量出现,当然是“志愿者”开始普及的一个基础,不过细究欧美的发展历程才可发现,志愿者运动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左翼运动有莫大的渊源。

       二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那一代长大成人,他们正处于叛逆期,反抗父母、藐视权威、反思制度,满怀着改造社会的豪情;在欧洲,以萨特为首的存在主义、阿多诺领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从中国传来的**思想,都风头十足,而在美国,反越战、民权运动也因此而轰轰烈烈。

  在此时出生的“志愿者”思想,只是一根不被注意的嫩芽。

  用激进的“革命”和“集体行动”来改造社会,是否行得通?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整个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在制度设计上,社会改良成为主流;而在行动方式上,个人主义的“志愿者”,反而在社会上日益蓬勃。

  而在中国,此时正是文革最火爆的两年,“风展红旗如画”、“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的浪漫主义思潮,大约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才开始反思,开始消退。

  不要暴烈的革命,要温和的改良;以个人的点滴努力,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这是“志愿者”的身世背景,站在这个角度,或可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的志愿者大潮。
发表于 2008-1-16 2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民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1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谐音为  自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4 00:23 , Processed in 0.0431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